日前,教育部印发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》,明确提出,文化课在总成绩中的占比不能低于50%,对于部分专业,如戏剧影视文学,则直接取消艺术类专业考试,全部按艺考文化课成绩录取;对于极少数还可以组织校考的艺术类专业,也需要满足当地对文化课与专业课双要求的基础上,才可根据校考成绩排队录取。 该文件一出,立即引起了打算走艺考道路的学生、家长的关注,目前距离2024年高考仅有半年多时间了,马上就要投入到紧张的集训之中,但文化课水平完全没有达到新政策的要求,该怎么办呢?今天我们就给出一些建议: 做好心理建设,克服畏难情绪 新政的出台,可能会让一部分艺术生倍感压力,产生畏难心理,这很正常,但我们也要认识到,高考在即,长期困于情绪只能耽误我们的备考时间,要记住,我们的目标是圆大学之梦,而且,只要尊重学习规律,肯下功夫,艺考文化课成绩一定可以提上来,现在多一分坚持,高考就能更进一步,畏难摆烂只能让自己离心仪的学校越来越远。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,相比其他学生,艺术生的备考过程更加特殊,精力不可能完全放在学习上,因此,我们只能尽量弥补,让艺考文化课成绩尽可能提升,这并不是打击大家的自信心,而是因为承认现实,有助于我们以更放松的心态去学习,这样说不定能起到意外的良好效果。 确定分数线,制订学习计划 相比其他学生,艺术生的优势是我们能更早地明确自己想考哪一所院校,并且推算出目标院校的分数线,这对于备考非常重要,我们可以根据该分数线,制订专属自己的学习计划,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。 计划不能脱离实际,要综合考虑目前自身的知识掌握水平和教学进度,也不能过于空泛,要保证目标切实可行,越具体越好,最好是将其变为数个可度量、可独立完成的小任务。 任务需要确保均衡性,太难容易让人泄气;太简单无法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,比如目标是“完全掌握数学必修X某章节”,其子任务就应该是“做该章节的练习题X道”、“准备一张白纸,自行画出该章节思维导图”、“自己出声讲解该知识点内容,并录音”等等。 通过拆解,大目标就变成了一个个实操性强的小任务,每天脚踏实地的完成任务,学习效果也会更加扎实。需要注意的是,尽管目标被拆解为数个小任务,但其数量仍然不小,我们可以将任务平均分摊到每天,保证每天都有东西可学,既可以完成既定目标,也能保证学习状态。 而且,学习目标可以有很多个,建议每个科目都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设置,划分的越细,越有利于后期的执行。这里建议大家要利用好此前的考试,复盘试卷可以完整且高效地找到自己的薄弱点所在,帮助我们确立学习目标。 把握学科特点,选择学习方法 每个学科都有其规律,学习上也有一些技巧和方法,因此,要想学好某个科目,就必须把握它的学科特点,然后根据其特点选择学习方法,才能游刃有余地学习。 比如,数学和物理十分重视逻辑思维能力,很多知识点需要联想,一个公式有无数种变体,学生需要学会变式和推理,掌握一道母题,其他子题也就迎刃而解了,因此这两科的学习应以夯实基础,勤加练习为主。 而化学和生物虽然是理科,但知识点和概念较多,因此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,完成大量记忆工作,并且在记忆后,通过思维导图等方式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,才能运用到做题之中,因此这两科的学习应采取深化理解,增强记忆为主。 通过刷题,及时巩固提高 刷题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最好方法,它可以积累解题思路和经验,当你的大脑中积累了足够多种方法,再加以总结、寻找规律,就会形成包含“知识点-考点-解题方法-易错点/注意点”的知识体系,一个知识体系清晰的学生,拿到一道题目会很清楚地知道这道题考什么、涉及哪些知识点、有哪些方法可以处理、哪一种方法有更大概率得到正确答案。 但是,刷题不能盲目,只做简单题就不会有提高,一味追求难题偏题怪题,就会耽误太多时间,而且打击自信,因此,刷题要做到以下两点: 第一、题目的选择要有针对性。哪个模块、哪类题型更薄弱,就应该有所侧重,不能只做自己会的题和基础题,最好找一些经典题和高考真题,特别是各种知识点都杂糅到一起的综合性较强的题目。 第二、刷完题要及时总结。在刷题的过程中,一定要进行回顾性总结,每次做完题,花5~10分钟的时间进行回顾,错题中暴露了哪一章节、哪一个知识点的盲区,发现后要及时补足这部分内容,否则这都将成为日后学习中的隐患。 |